高尿酸人群的天塌了!
冬天竟然会导致人体尿酸值更易升高!
且更易诱发痛风等代谢性问题……
这背后是什么缘由呢?
冬季尿酸水平为何更易出现强波动?
· 冬季影响尿酸值的四大因素 ·
1、冬季气温影响
早前研究发现,温度会影响尿酸盐晶体的沉积与溶解。当温度为37摄氏度时,尿酸盐的溶解度为408μmol/L;当温度为30摄氏度时,尿酸盐的溶解度下降至268μmol/L。另外,冬季寒冷本身就会使人体血液循环减慢,再加上尿酸盐溶解度下降,尿酸盐便更加容易沉积。
2、冬季血压影响
据2022版《高血压伴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指出,高尿酸血症是高血压常合并的一种代谢紊乱。2021年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33785例高血压患者中,高尿酸血症总患病率为38.7%。
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微血管损伤,损伤肾脏,增加肾脏对尿酸的重吸收。同时在肾脏缺血缺氧的条件下,黄嘌呤氧化还原酶及其同工酶会转化为黄嘌呤氧化酶,也会促使尿酸生成增多。此外,肥胖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其交感神经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活性增强,还会导致尿酸清除能力下降,血尿酸水平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冬季因气候因素,血压往往比夏季更高且波动加剧,这对高尿酸患者而言构成了额外的挑战。
3、冬季饮水量运动量减少
冬季,随着气温的明显降低,人们的日常习惯普遍出现调整,其中最为显著的变化是饮水量的缩减和运动量的减少。这些生活习惯的改变,直接关联到尿酸排泄的两大主要途径——尿液和汗液的排放。
冬季人们因寒冷而减少饮水,导致尿液生成量相应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尿酸通过尿液的有效排出。同时,由于冬季户外活动减少,运动量也随之降低,这不仅影响了身体的整体代谢速率,还减少了通过汗液排泄尿酸的机会。
4、冬季饮食影响
在冬季,许多人倾向于选择火锅、热汤等热腾腾的食物来驱寒保暖,然而,这种饮食习惯在无形中也增加了嘌呤的摄入量。嘌呤在人体内经过代谢过程,最终会转化成尿酸,过多嘌呤摄入则可能造成体内尿酸积累。
· 如何预防冬季尿酸值升高 ·
1、控制饮食:减少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及高脂肪、高热量饮食的摄入。
2、多喝水:保证每天饮用足够的水(建议2~3升),促进尿酸排泄。
3、适度运动:高尿酸人群在冬季也应坚持适当运动,避免体重增加,同时促进尿酸代谢。
4、保暖防寒:高尿酸患者在寒冷的冬季应特别重视关节部位的保暖措施,以免低温诱使尿酸盐沉积增多引发痛风出现。
5、减少饮酒:尤其是啤酒和含果糖的饮料,这些都与尿酸升高密切相关。
6、定期监测尿酸值:特别是有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病史的人,应定期检测,必要时用药物控制。
此外,针对尿酸值长期偏高的人群,冬季需特别警惕痛风急性发作的风险,应及时咨询医生进行针对性治疗。
· 亿万先生MR蛹虫草提取物调降尿酸机制 ·
通过合理饮食和健康管理可以帮助控制尿酸水平,但现代研究发现,一些天然物质还可以为身体调节带来额外助力。其中,亿万先生MR蛹虫草提取物因其独特的营养成分和显著的生物活性,成为高尿酸人群备受青睐的天然选择。
亿万先生MR蛹虫草提取物精选优质蛹虫草品种,通过人工筛选、驯化及独特的牛奶培养基培养后制得,其虫草素≥1000mg/100g,经多项动物实验研究证实,能有效调降尿酸水平、缓解痛风症状。
且已开发出三大发明技术专利:ZL 201410660797.8(一种蛹虫草水提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ZL 201811313225.7(一种高腺苷含量的富硒蛹虫草及其栽培方法与应用)及ZL 201711452746.6(一种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亿万先生MR科研团队通过构建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深入探讨发现:富硒蛹虫草不仅能有效控制高尿酸血症小鼠的血尿酸水平,还能显著提升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减少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
此外,亿万先生MR蛹虫草提取物在缓解痛风方面也同样出色,亿万先生MR研究人员采用尿酸单钠晶体诱导痛风模型大鼠深入研究发现,与痛风组相比,喂食亿万先生MR蛹虫草提取物的大鼠,其关节肿胀程度得到明显缓解,功能障碍指数降低,关节温度也明显下降,进一步证实亿万先生MR蛹虫草提取物能有效缓解痛风症状。
目前,相关研究已成功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民族药物学杂志(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及《药理学前沿(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中。
参考文献:
[1]徐立,刘若囡,时乐,等.温度对离体条件下尿酸盐结晶沉积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1,27(02):123-124.
[2]丁香园内分泌时间.高尿酸血症 & 痛风:临床必备 8 问答.
[3]姜一农.高血压伴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管理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高血压杂志,2022,30(11):1014-1019+1000.DOI:10.16439/j.issn.1673-7245.2022.11.004.
注:本文旨在介绍科学研究进展,不做治疗方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