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气来袭!灵芝孢子油你吃了吗?

2024-11-21


据中国气象局报道

12月1日前后

将又有新一股冷空气

影响中东部大部地区

气温普遍下降6℃~8℃


此次强冷空气覆盖范围广泛,降温强度显著,对人体健康构成一定威胁。特别是中老年群体,气温骤降往往会对其免疫系统、心脑血管带来多重挑战,需高度警惕。因此,我们在寒潮来临之前要做好防护。


 天气骤降

 中老年群体面临两大威胁


1、免疫系统面临挑战


据广东省深圳市中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曾瑶池2024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据有关研究表明,体温每下降1℃,免疫力就会下降30%。


这一发现解释了为何天气变化时感冒患者增多,因为体温下降易导致身体不适及病症。因此,在冬季,免疫低下的老年人群还需注意增强免疫力,御寒抗病。


2、心脑血管问题高发


近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戴宇翔主任团队携手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仁杰教授团队,在《欧洲心脏杂志》上发表了一项基于全国范围内100多万心梗患者的重大研究。


研究揭示,气温下降时,冠脉非阻塞性心梗的发生率显著增加,且这种关联在老年群体、女性及南方居民中表现更为突出。值得注意的是,低温暴露导致的心梗风险在暴露后2天显现,并可持续至1周,提示人们在经历寒冷天气后的一周内均需保持高度警惕。


《欧洲心脏杂志》刊登的一篇研究述评,探讨了心血管疾病与时间和温度的关系。研究揭示:当环境温度降低时,急性主动脉夹层相关住院风险上升,尤其在气温降至-10°C时达到峰值。冬季对老年(≥75岁)、女性及偏瘦人群(体重指数<22 kg/m²)的影响尤为显著。


研究指出,心血管疾病的季节性变化是环境因素与个体易感性复杂交互的结果,尤其是温暖气候地区的人群因缺乏寒冷适应能力而更易受影响。低温环境下,交感神经激活导致外周血管收缩,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同时血小板活化和炎症标志物水平上升。


 中老年群体过冬“锦囊”

 做好这三件事很关键


鉴于上述研究表明,免疫力随温度降低而减弱,以及温暖气候地区的老年群体和女性在寒冷天气中面临更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采取以下预防措施显得尤为关键。


1、服食灵芝孢子油,强免疫、护心血管


自古以来,灵芝便备受医药界推崇,被誉为滋补强壮、固本培元的上乘之选。现代科学研究多次验证,灵芝通过多种途径对机体的多种免疫细胞发挥积极的调节作用。吉林农业大学研究团队在综述灵芝调节免疫机制的研究中发现,灵芝及其活性成分能有效激活NK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T细胞、B细胞及DC细胞。


而灵芝孢子油是从灵芝孢子粉中提取到的极小油滴,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其有效成分的种类和含量远远高于灵芝子实体,在强化免疫、扶正固本等方面的效果更相当于灵芝子实体的数十倍。


此外,近年来随着科学研究进展,灵芝孢子油保护心脑血管健康方面的功效也被逐步揭示。


保护心血管、预防心血管疾病一直以来是亿万先生MR灵芝科研攻关的重点。近年来,亿万先生MR的科研团队陆续取得了“灵芝孢子油对心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灵芝孢子油缓解阿霉素心脏毒性”等重磅科研成果。


此外,亿万先生MR科研人员还曾赴西藏林芝开展“亿万先生MR灵芝孢子油改善西藏高原人群缺氧性心肌损伤临床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灵芝孢子油能有效地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微循环,增强心肌氧以及能量的供给。因此,灵芝孢子油对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可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中。


对高血脂病患者,灵芝可明显降低血胆固醇、脂蛋白和甘油三脂,并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对于粥样硬化斑块已经形成的,灵芝则具有降低动脉壁胆固醇含量、软化血管、防止进一步损伤的作用。并可改善局部微循环,阻止血小板聚集。


2、戴帽子,做好头颈保暖


据《中国循环杂志》刊载的《环境温度对血压的影响及相关管理策略》研究显示,当健康个体的颈部皮肤温度下降约9.2±4.5℃时,血压会随之上升11.2/8.0 mmHg;而头部降温则会导致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显著升高(15.3±20.8)mmHg与(16.5±13.4)mmHg。


图片


鉴于此,寒冷天气下加强头颈部的保暖措施,对于预防血压升高及其可能触发的急性心血管事件尤为重要,特别是对老年群体而言,更应引起高度重视。


3、起床缓,减缓血压波动


研究发现:亚洲人群高血压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清晨时段高血压频发,该时段也是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高风险期。


夜间睡眠会导致血液循环减缓,血液粘稠度增加。睡醒后,人体从静息状态过渡到活跃状态需要逐步适应。尤其在冬季,低温环境下血管更易处于应激状态,猛然起身可能导致身体未能迅速调整,从而引发头晕、心悸、体位性低血压,甚至心血管突发事件。因此,冬季起床应当注意,避免起床动作过急。


参考文献:

[1]健康时报公众号.

[2]Low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incident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or without 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ies: a Chinese nationwide study. Eur Heart J, 28 October 2024

[3]Carbone A, Ferrara F, Bossone E. Chronobiology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he Time and Temperature Matter. Eur J Prev Cardiol. 2024 Oct 4:zwae326.


注:本文旨在介绍科学研究进展,不做治疗方案推荐。